1.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工作相关政策与法规,熟悉社区事务受理和社会工作服务,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执行能力、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以及社区活动和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高素质高等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政府、街道、社区、社会组织、高档物业公司等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特色
我院是安徽省最早一批设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职业院校,自2006年成立至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展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
1)教科研成果丰硕:
社区管理与服务被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团队被评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高级双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推广奖1项;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十多项,主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本,特色教材4本,数字化教材1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同时参与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资源库,承担《社区管理与沟通》课程建设,开发教学资源800多个,共建共享国家教学资源库上万个教学资源以及最新的富媒体资源。实现世界大学城、高教社智慧职教两个网络平台同时上线,注册使用总人数近5000人。建有智慧职教平台、MOOC、在线开放课等网络教学资源数十项。
2015年取得《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培训机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培训资质。2019年顺利获批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鸭脖足球庐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建立校企合作实训示范中心项目》。
同时,凭借雄厚的科研技术实力,依托专业优势,分别申请成立现代公共服务业研究发展中心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中心,与多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已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发明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受理8项。
2)学生各项大赛成绩斐然
我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在专业相关技能比赛中,荣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养老服务技能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各类省级创业大赛多项。
3)国家首批“1+X”证书老年照护试点专业
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1+X”证书老年照护试点,为专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积极探索培训与教育考试实施等方面的书证有效融通,创新开展学分银行的对接工作,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1+X证书试点工作。
4)创办校内NGO组织:合肥新站区海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校社区专业发挥师生的专业优势,依托校内NGO组织,中标多个社工服务项目,服务达几千人次,实现了我校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我校师生参与的公益服务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及社会媒体(先后有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合肥晚报、合肥在线、新华网和磨店社区网)的一致好评。
5)自建专业技能协会:蒲公英社会工作协会
该协会通过与学院、政府、NGO组织以及社区的多方合作,学生参与各类社区项目,在真实情景中,提高专业技能,发挥专业所长,服务社区。曾获我校“年度最具影响力社团”、“五星社团”等荣誉。
3.主干课程
社区管理与事务、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社区管理沟通、社区工作实务、社会政策与法规、小组工作、公共管理心理学、社会保障、社区公文写作、养老照护、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等主干课程。
4.实践环节
在校生在校内综合实训室、个案实训室、小组工作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社会调查实训室、社交礼仪实训室、普通话测试实训室、秘书通用技能实训室参与实践。组织学生进入校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基金会以及各种社工机构等公益组织,通过实习机构实习督导的引导真实地参与公益项目的策划、宣传组织实施与评估,提高专业实务能力,实现教学与职场岗位实操的零对接。
5.就业面向
(1)面向政府街道、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岗位:社区服务岗。主要业务工作:国家方针政策教育、重大事件宣传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计划生育工作、低保工作、下岗再就业、综合治理等工作。
(2)面向NGO等社会组织的岗位:社会组织服务岗位。非政府组织年度工作目标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组织义工或直接面向服务对象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等。
(3)面向高档物业公司、房地产置业公司的岗位:物业服务岗位。日常物业管理、物业安全管理、物业环境管理、物业及附属设备维修管理、物业收费管理、客户(业主)服务、接待投诉、处理物业纠纷等。
(4)面向规范大型企业及大型医院的社工岗位:规范化、大型企业的劳资关系处理、社会保障、缓解工作困扰、提升工作绩效,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等;大型医院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精神抚慰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5)面向养老机构的管理与服务岗位:老年社工组织、老年公寓等管理与服务相关岗位。